情感咨询

首页 > 媒体推荐 > 情感杂谈

如何防范性侵害

来源: 花镇情感网  2018-09-07 阅读数:2126

近期,成人对儿童实施性侵害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人们在谴责侵害者的同时,也将讨论的焦点放在如何教会孩子保护自己、防范性侵害上。

谈到性侵害,有必要先明确儿童性侵害的概念。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满十四周岁的孩子为儿童。对于十四周岁以下的儿童,无论儿 童本人是否愿意,只要侵犯者利用儿童的身体进行性活动,来满足侵犯者自己的需求,就构成了对儿童的性侵害。这里所说的性活动也包括非生殖器官的接触,包括利用或强迫儿童从事性活动或性交易,指使儿童进行色情表演或观看色情图片、视频等。

在美国,每十名女性中就有一人曾被性侵犯。在中国,由于文化、受教育程度及被侵害者家庭认知等原因,实际发生的性侵害案件数量更为庞大。儿童性侵害案件中,熟人作案的比例高达80%以上,受害者年龄集中在7-14岁。同样值得重视的是,男童受害者数量在增加。

如何防范性侵害

仅告诉孩子要保护好自己,远远不够,很多家长会告诉孩子,隐私部位不可以让别人看和碰,也不能和陌生人随便搭讪。家长往往将重点放在一些防范性侵害的原则和知识层面,较少关心孩子能否将这些知识转化成自我保护的能力,能否在遇到危急情况时学以致用。

仅仅告诉孩子要保护好自己,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孩子的思维方式往往决定了她们不知道如何实施保护自己的具体步骤。特别是那些“听话”的孩子,很多时候会忽略自己的感受,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并迎合权威的意志。

在父母面前,孩子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是不能表达的,因为表达真实感受常常会遭到父母的拒绝或批评;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自我界限常常被打破。自我界限不仅是身体上的,也是心灵上的,这一部分通常与自尊高度相关,比如,我有多爱我自己,什么人不可以或可以靠近我,可以靠近到什么程度,等等。

防范性侵害,离不开系统的性教育,性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脱离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而独立进行。

很多孩子在遇到性侵犯的时候,感觉上非常清楚这件事情是不好的,不可以让它发生在自己身上,可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界限模糊、低自尊会导致内在力量很弱,甚至在施害者的恐吓下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要反抗。

要让孩子获得自我保护能力,首先应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有足够的认识。比如,从婴儿期开始,家长就与孩子交流,告诉孩子身体部位分别叫什么名字,包括生殖器官的正确名称。而实际生活中,很少有父母清晰、正面地告诉孩子生殖器官的名称,导致孩子对这个部分的认知是不确切的,与生殖器官有关的一切都是不能、不被允许谈论的,孩子的意识与力量也会指向淡化、忽略有关生殖器官感受的方向。

父母加强学习,给孩子恰当的性教育,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陪伴孩子建构高自尊、有界限、内在温暖的品格,孩子的内在力量就会生发出来。这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如何防范性侵害,不做加害者,也不做旁观者。

推荐导师
李秋菊 婚姻家庭督导私教
李秋菊
团队心理咨询督导师
婚姻修复
情感提升
脱单
4.7
收到4341感谢
立即微信咨询
蔡惠生 明星心理咨询督导师
蔡惠生
明星心理咨询督导师
婚姻修复
关系维护
内在提升
4.7
收到2796感谢
立即微信咨询
39801

情感分析 婚姻家庭私教 在线课堂 注册会员

关于我们 网站导航

©花镇情感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反馈留言 | 联系客服

备案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416号

粤ICP备16060296号

http://wap.huazhen2008.com/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