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推荐 > 媒体资讯

来自父母的中国式道德绑架

来源: 花镇情感网  2019-02-15 阅读数:4817

“乖孩子”,是中国父母给予自己子女的最高荣誉。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唯自己之命是从,倘若不“听话”,幼小之时打骂可收威慑之效;成长之后,情感和道德绑架,往往也是一般子女难以挣脱的牢笼,想知道更多的小伙跟 花镇情感小编 来了解一下吧。

来自父母的中国式道德绑架

一、中国式道德绑架案例

父母常常挂在嘴边的“别人家的孩子”——贺含,从小就是乖乖女。

她家境不是很好,父母是国企的下岗职工,每天早晨2点起床,在路口卖早点来维持生计。贺含每晚都学习到12点,早晨6点就起床去看书,后来以643分的成绩,考上北京一所名牌大学。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毕业之后,贺含拒绝了外企,回了家乡小城,在一家国企做文员。我对她的这个决定百思不得其解。她回来之后,我问过她这个问题。

她说:“爸爸妈妈说想我在身边,大城市压力太大,不如回家安稳。”贺含回来之后,3千的月薪,在十年前看来,还是不错的。

一晃毕业十年,贺含的同学纷纷成为企业高管、创业公司CEO。而名牌大学毕业的她,如今居然在一家打印社里面做文员!因为过去十年,除了在办公室里喝喝喝茶、看看报纸,给领导打印资料以外,她实在没有任何的特长。直到如今,贺含才有所醒悟。有一次她悄悄地跟我说:“最后悔,是所有的人生大事,都听了父母的话。”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道德绑架,并且来源于父母。

二、怎样正确面对道德的绑架

贴着“父母爱情的结晶”、“承载着父母的希望”的标签,大部分子女都陷入了一种“该为谁活”的艰难抉择境地,说到底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才是最严重的自私和道德绑架。如果父母舍得选择放一放手,不再绑架孩子,那么大家都能活的比较轻松。

父母们换个角度想一想,你对孩子提出的那么多、那么高的要求,你们为什么不去自己实现呢?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为什么非要求孩子去做好?别说什么了老了,什么时机错过了,那都是为自己找的借口!“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什么时候开始都不嫌晚”这些不一直是父母用来教育孩子的至理名言吗?为什么用到自己身上就忘了呢?

当然也不是说就需要完全去忤逆父母,毕竟父母经历的事情比子女多的多,虽然每个人的人生各有各的样,但总有那么一些共性的地方,在共性的地方参考一下父母的意见,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毕竟,你才是你的主人!

推荐导师
李秋菊 婚姻家庭督导私教
李秋菊
团队心理咨询督导师
婚姻修复
情感提升
脱单
4.7
收到4341感谢
立即微信咨询
蔡惠生 明星心理咨询督导师
蔡惠生
明星心理咨询督导师
婚姻修复
关系维护
内在提升
4.7
收到2796感谢
立即微信咨询
52865

情感分析 婚姻家庭私教 在线课堂 注册会员

关于我们 网站导航

©花镇情感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反馈留言 | 联系客服

备案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416号

粤ICP备16060296号

http://wap.huazhen2008.com/home